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環境的水黃皮系列三、從路樹說起
撇開森林造林及農地不談,本文只談城市與鄉鎮的植樹與養樹問題,雖然這些地方的樹不多,吸碳量有限,但是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還是有用的。
為什麼許多人喜歡種枝葉稀疏的樹?或者經常把茂盛的樹整得枝葉稀疏?他怕掃落葉麻煩,就把樹整得沒有什麼樹葉,或者只種樹葉很少或根本就沒什麼樹葉的樹種,結果是種樹的目的(最基本的是吸熱、吸碳、綠化及遮蔭。)全部沒有達到。
樹靠陽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及土壤中的水份,經由樹葉中的葉綠體行光合作用再加上土壤中的營養成份,就長出花果與種子。不加營養素,只靠單純的光含作用時,就變成葡萄糖再轉變成纖維質與木素,這兩樣就是樹身的主要成份。能量與物質只能轉換形式,卻不能無中生有,吸碳多的樹一定產出多,反之亦然。所以在計畫種植景觀樹時,要不要清理是一個大分類,在不需要清理地面落葉的地方,可以看到許多茂密的大樹,在需要清理的地方,容易清理的經常是最優先的選項。平均而言,種一棵樹一年可以吸收12公斤二氧化碳,而我們的路樹因為有許多「刑餘之樹」,可能只在這個平均值附近打轉。
有時種了長得快的樹,它吸收了許多二氧化碳長得很高或很大,卻又怕它被颱風吹倒、吹斷,造成災害,或者擋住電線、電桿、燈號或市招等,需要定期修剪。每年修剪大家都嫌煩,因此修剪被改成「腰斬」,攔腰砍斷,剩下光禿禿的樹榦。枝芽要從頭長起,有很長的時間,樹長得很慢,吸收的碳量非常低,很久以後終於樹葉又很茂密了,能夠正常的吸碳了,它等到的卻是另一次腰斬,因為有人就是不能讓它長大。絕非誣陷,旁證是幾乎大半的路樹都被不透水與不透氣的柏油與磚塊勒住脖子,能透氣的面積往往不到1平方米。如此上下其手絕非一時疏忽誤會可以解釋。唯一的解釋就是:我們的預算不夠,只能如此控制生長,減少工作量。
下表是我收集彙整的一些資料可供參考比較。吸碳量的多少,變數很多,不能一概而論,然而同一組人及同一地點作的,可參考性就較高。
表一、一株樹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較表
項次 樹名 樹齡(年) 吸碳量kg/yr 吸碳率%
1 水黃皮 2 1.79 0.5
2 〞 5 17 5.1
3 〞 10 72 21.7
4 〞 15 331 100
5 〞 25 347 105
6 〞 1 <1 0.2
7 〞 10 17.9 5.4
8 黑板樹 10 56.76 17.1
9 孟宗竹 1? 102 30.8
10 桉 樹 5 9.5 2.9
11 〞 19 94 28.4
資料來源及說明:
項次1~5測試地點:印度南方的安得拉邦;測試單位:ICRISAT
樹的狀況:自然生長。作者:Nair A. G.. 學生,指導教授:Wani S. P.( Estimation of carbon sequestered in Pongamia pinnata and Eucalyptus spp.) www.icrisat.org/what-we-do/learning-opportunities/lsu-pdfs/students_abstracts.pdf
Improved Livelihood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 biodiesel Plantations in Asia, Asian Bio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Review,Vol.8 No.2, pp 11~29 2006 www.ris.org.in/abdr.html

項次6 測試地點:印度北方的北方邦;測試單位:北方邦森林部
測試項目:1年生幼樹的植物生長量及需水量,測試期間1年,水黃皮的植物增長量只有519.7公克,換算成吸碳量不到1kg。引用者Daniel, N. Case Study 7-Water Ethics Reflections in Eucalyptus Planting
項次7~9測試地點:桃園市市區文中路(7)、大興西路二段(8)、溪頭台大實驗林(9);測試單位:台大。作者:王亞男 森林與二氧化碳減量之關係
在桃園的水黃皮為了避開上方的電線,被剃頭過。黑板樹則被腰斬過。
項次10~11測試地點、單位及作者:同項次1~5。
表列吸碳率係以第4項15年生水黃皮為標準之比較值,由1~6項可看出水黃皮在第15年時達到完全成熟,它一生的平均年吸碳量約30MT/ha(公頃)。在完全成熟之前的吸碳率並不高,而幼樹幾乎沒有吸碳能力。被「腰斬」的樹有許多年幾乎沒有吸碳能力,狀況很像水黃皮幼樹。
有些人仁慈一點,以「剃頭」(把主樹枝剪得只剩一小節,還是一葉不留。)代替「腰斬」,雖然它復元的速度快一點,仍然是50步與100步之差而已。
還有些樹已經太老,失去碳吸收能力,留在那裡只是外表有樹,實際上亳無作用(懷舊除外)。
如果我們種的是水黃皮,它就有許多好處:
1. 有濃密的樹葉可以遮蔭。
2. 它不高,但葉子很茂密,有不同高度的樹種(7~25M)可以視需要選擇。它能保護停在樹蔭下的的汽車不發燙,也就是減少耗油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3. 一般的樹成年後就進入停滯期,吸碳量逐漸減少,到老年期又進入衰退期,吸碳量變成零或負值。人們常有老樹情結,把老樹當作寶貝珍惜,可惜把愛心用錯了地方。水黃皮就不一樣了,它成年後努力吸碳出產果實,它的果實乾物質多,水份少,是貨真價實的「有料」。果殼、種子都有用途,碳吸收量既多,碳循環週期又較長。(其他「水果」樹的乾物質既少,又遇土即化,吸碳量既低,循還週期又短,即固碳效果差。)以路樹的方式種植,每株樹可生產種子量可多達200kg左右。印度雨量少,沒有灌溉,只能善用雨水,氣候又過熱,土壤肥度也差,除了空氣品質(台灣空氣污濁加上濕度太高,易引起病蟲害。)之外,樣樣都比我們差,那裡的樹有這樣的產能,台灣應有青出於藍的潛力。數十年後當果實產量開始降低時,就種汰換之樹,使得所有的樹都保持活力與生產力。
4. 它是有收益的樹,有形的效益是每公斤乾果實可以賣5元以上,一株樹若有平均200kg乾果實產能(相當於92kg種子),就有1000元收入。可以加工成植物油、加工成生質柴油、榨油後的殘渣-豆粕可以作有殺蟲作用的有機肥,也可以加工成飼料的配料,代替大豆粉。也可以製造生質汽油與生質柴油。豆殼(豆莢)含有大量纖維質,也有多種用途。此外它的吸碳能力也會產生相當的碳權。美麗而大量的綠地,會改變城鄉的外觀及氣質,更是珍貴的寶藏。
5. 一旦它的收益實現時,大家就會檢視現有的樹與空地,會盡可能的改種或新種水黃皮樹。
它的缺點:
在印度它是粗生賤長,很容易存活及結實的樹,在台灣未必有那麼好運,它有什麼問題,要如何解決?且看下回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