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六卿年表
這是一個練習,想看看一個大表格在部落格上是什麼樣子。同時也請大家不吝指教。史蛋才疏學淺,作這個大題目一定會有錯誤,還盼望大家多多指教與包涵。欄寬還是沒有調整好,先將就著看吧,以後再改善。
附表一,晉六卿年表(最後修訂日期:2013/02/08 )
年 代
|
中軍將
|
中軍佐
|
上軍將
|
上軍佐
|
下軍將
|
下軍佐
|
附
註
|
前633
僖27
|
郤穀
|
郤溱
|
狐毛
|
狐偃
|
欒枝
|
先軫
|
文4擴建
為三軍
|
前632
僖28
|
=
先軫
|
=
|
=
|
=
|
=
|
=
胥臣
|
文5郤穀
卒,先軫
為帥,胥
臣佐下軍
|
前629
僖 31
|
=
|
=
|
先且居
|
=
|
=
|
=
|
文8裁三
行,建五
軍。(1)
|
前628
僖 32
|
=
|
=
|
=
|
=
趙衰
|
=
|
=
|
文 9.
(1)
|
前627
僖 33
|
=
先且居
|
=
|
=
──
|
=
──
|
=
|
=
|
襄元秦晉
崤之役,
晉狄箕之
役。
|
前625
文 2
|
=
|
趙衰
|
──
|
──
|
=
|
=
|
襄3秦晉
彭衙之役
|
前622
文 5
|
先且居
卒
|
趙衰
卒
|
──
|
──
|
欒枝
卒
|
胥臣
卒
|
襄6六卿
全部去世
|
前621
文 6
|
狐射姑
趙盾
|
趙盾
狐射姑
|
箕鄭
|
先克
|
先蔑
|
先都
|
襄7襄公
命將,賈
季奔狄
|
前620
文 7
|
=
|
先克
|
箕鄭
|
荀林父
|
=
士穀
(2)
|
=
|
靈元令狐
之役,先
蔑奔秦。
|
前618
文 9
|
=
|
先克
被刺殺
荀林父
|
箕鄭
被誅
郤缺
|
=
臾駢
|
士穀
被誅
欒盾
|
先都
被誅
胥甲
|
靈3五大
夫作亂被
誅。
|
前615
文 12
|
=
|
=
|
=
|
=
|
=
|
=
|
靈6秦晉
河曲之役
|
前608
宣 1
|
=
|
=
|
=
|
臾駢
或
先轂
|
=
|
=
胥克
|
靈13放逐
胥甲,胥
克代之。
|
前601
宣 8
|
=
郤缺
|
=
|
=
先穀
|
=
士會
|
=
|
=
趙朔
|
成6士會
升上軍佐
。(3)
|
前600
至
前598
|
=
|
=
|
=
|
=
|
=
趙朔
(4)
|
=
欒書
|
成7~ 景
2欒盾卒
於此期間
|
前597
宣 12
|
=
荀林父
|
=
先穀
|
=
士會
|
=
郤克
|
=
|
=
|
景3晉楚
邲之役。
|
前596
宣 13
|
=
|
先穀
士會
|
=
郤克
|
=
荀首
|
=
|
=
|
景4晉殺
先穀。
|
前593
宣 16
|
=
士會
|
=
郤克
|
=
荀首
|
=
荀庚
|
=
|
=
|
景7士會
代荀林父
|
前592
宣 17
|
=
郤克
|
=
荀首
|
=
中行
庚
|
=
士燮
|
=
|
=
|
景 8
士會退休
郤克執政
|
前589
成 2
|
=
|
=
|
=
|
=
|
欒書
(5)
|
郤錡
|
景11晉
齊鞏之役
|
前588
成 3
|
=
|
=
|
=
|
=
|
=
|
=
|
景 12
設新三軍
|
前587
成 4
|
=
欒書
|
荀首
|
=
|
士燮
|
=
郤錡
|
=
趙同
|
景 13
欒書執政
|
前585
成 6
|
=
|
=
|
=
|
=
|
=
|
=
|
景15晉楚
繞角之役
|
前583
成 8
|
=
|
=
|
=
|
=
|
=
|
趙同
被誅
|
景17晉殺
趙同趙括
|
前578
成 13
|
=
|
荀庚
|
士燮
|
郤錡
|
韓厥
|
知罃
(6)
|
厲3麻隧
之役
|
前575
成 16
|
=
|
士燮
|
郤錡
|
中行偃
|
=
|
=
|
厲6鄢陵
之役中行
偃代荀庚
|
前574
成 17
|
=
|
士燮
卒
|
郤錡
被誅
|
=
|
=
|
=
|
厲7晉殺
郤錡郤至
郤犨(7)
|
前573
成 18
|
=
韓厥
|
士丐
|
中行偃
|
=
知罃
|
=
欒黶
|
=
士魴
|
厲8厲公
被弒
欒書去世
|
前566
襄 7
|
=
知罃
|
士丐
|
=
|
=
韓起
|
=
|
=
|
悼7韓厥
退休
韓起為卿
|
前564
襄 9
|
=
|
=
|
=
|
=
|
=
|
=
|
悼9
諸侯伐鄭
|
前563
襄 10
|
=
|
=
|
=
|
=
|
=
|
=
|
悼10
晉伐偪陽
|
前560
襄 13
|
=
中行偃
|
=
|
趙武
|
=
|
=
|
魏絳
|
悼13
諸卿相讓
裁新軍。
|
前559
襄 14
|
=
|
=
|
=
|
=
|
=
|
=
|
悼14晉
伐秦遷延
之役。
|
前555
襄 18
|
=
|
=
|
=
|
=
|
魏絳
|
欒盈
|
平3齊晉
平陰之役
|
前554
襄 19
|
=
士丐
|
=
趙武
|
=
韓起
|
=
中行吳
|
=
|
=
|
平4士丐
代中行偃
|
前552
襄 21
|
=
|
=
|
=
|
=
|
=
|
欒盈
奔楚
|
平6魏舒
何時代魏
絳不詳。
|
前549
襄 24
|
=
|
=
|
=
|
=
|
=
|
程鄭
|
平 9
|
前548
襄 25
|
士丐
趙武
|
=
韓起
|
=
中行吳
|
=
魏舒
|
魏舒
士鞅
|
程鄭卒
|
平10
趙武代
士丐執政
|
前541
昭 1
|
趙武
韓起
|
韓起
趙成
|
=
|
=
|
=
|
知盈
(8)
|
平17
趙武去世
|
前537
昭 5
|
=
|
=
|
=
|
魏舒
|
士鞅
|
知盈
|
平21韓
起下有趙
成等五人
|
前535
昭 7
|
=
|
=
|
=
|
=
|
=
|
=
|
平23趙
成會子產
|
前533
昭 9
|
=
|
=
|
=
|
=
|
=
|
知盈
知躒
|
平25
知礫代知
盈。
|
前529
昭 13
|
=
|
=
|
=
|
=
|
=
|
=
|
昭3荀吳
以上軍侵
鮮虞。
|
前517
昭 25
|
=
|
中行吳
|
魏舒
|
士鞅
|
知躒
|
趙鞅
|
頃9趙鞅
約諸侯勤
王。
|
前516
昭 26
|
=
|
=
魏舒
|
=
士鞅
|
=
知躒
|
=
趙鞅
|
=
中行寅
|
頃10中
行寅代
中行吳。
|
前514
昭 28
|
=
魏舒
|
=
士鞅
|
=
知躒
|
=
趙鞅
|
=
中行寅
|
=
韓須
韓不信
|
頃12魏
舒代韓
起執政。
|
前513
昭 29
|
=
|
=
|
=
|
=
|
=
|
韓須
韓不信
|
頃13 趙
鞅鑄刑鼎
|
前510
昭 32
|
=
|
=
|
=
|
=
|
=
|
韓不信
|
定2韓不
信城成周
|
前509
定 1
|
=
士鞅
|
=
知躒
|
=
趙鞅
|
=
中行寅
|
=
韓不信
|
=
魏侈
|
定3士鞅
代魏舒為
政。
|
前501
定 9
|
=
知躒
|
=
趙鞅
|
=
中行寅
|
=
韓不信
|
=
魏侈
|
=
士吉射
|
定 11
(9)
|
前497
定 13
|
=
|
=
|
=
|
=
|
=
|
=
|
定15晉國
內戰(10)
|
前491
哀 4
|
趙鞅
|
趙鞅、韓不信、魏侈(又名魏曼多)
知甲
|
定 21
|
||||
前482
哀 13
|
=
|
知甲 魏侈 韓不信
知瑤 魏駒 韓莊子
|
定30晉與
吳會黃池
爭盟主
|
||||
前475
哀 20
|
=
知瑤
|
知瑤 魏侈 韓不信
趙毋卹、魏駒 韓莊子
|
定 37
趙鞅去世
|
||||
前453
悼 14
|
趙襄子(毋卹)、魏桓子(駒)、韓康子(虎)、
知伯瑤(亡)
|
出22
滅知氏
三家分晉
|
符號說明:
年代 :前即西元前,左側之僖或文等,依左傳魯國 君主年號。右側之文或襄等為晉國 君主年號
標準書寫 :以左傳本文為準。
網底 :左傳無記錄,或見於左傳註解、其他書籍,或推論而得。
底線 :初任。
無底線 :在任。
中央線──:出缺未補。
等號= :與同欄之上一列相同。
字元框線 郤錡 :不確定。
附註:
附註:
(1)
:先且居與趙衰為上軍將、佐之時間不詳。據<國語,晉語四>,上軍將狐毛去世,晉文公令趙衰接任,趙衰推辭並且推薦先且居,文公就令先且居擔任上軍將,時間在設立新軍之前。設立新軍之後狐偃去世,先且居向晉 君請求派任接任人選,晉君就派新上軍將趙衰升任上軍佐。時間應該在西元前628年前後。
(2)
士穀將下軍:先蔑奔秦後下軍將出缺,趙盾令先穀為下軍將或佐。<春秋,文公九年>三月「晉殺其大夫士穀及箕鄭父。」春秋稱諸侯的卿為大夫,故士穀是卿。當時的組合兩個可能性:首先是士穀補先蔑之缺為將,其次是升先都為將,令士穀為佐。<左傳,文公八年>「故箕鄭父、先都、士穀、梁益耳、蒯得作亂。」先都排名在士穀之前。故以常理推之,先都當為將,士穀為佐。因襄公曾經有意以士穀為中軍將,史蛋認為士穀有機會被任為下軍將,姑且如此排列,請指教。
(3)
士會任上軍將之年有爭議。據《春秋經傳集解,文公十二年》:「河曲之役,郤缺將上軍。宣八年(前601),代趙盾為政,將中軍。士會代將上軍」。《春秋大事表,晉中軍表,宣公八年》:「是年,士會代將上軍」。按照他們所說,前601年趙盾死,郤缺升中軍將,荀林父留任中軍佐,士會升為上軍將。那麼先穀此時擔任什麼職位呢?士會是謙恭低調的老成之士,荀林父執政時怎麼會拔擢與他不合的小伙子先穀為士會的上級呢?合理的解釋是:士會在趙盾死時才升為上軍佐。前597年荀林父任中軍將時,他才升任上軍將。集解與大事表在這個問題上,或許都錯了。有請讀者指教。
(4)
趙朔升下軍將的時間,或者,是誰升趙朔為下軍將?趙朔擔任下軍佐是在前六○一年秋季,又知他在前五九七年夏季已是下軍將。所以他升官的時間,大約是前六○一年秋季到前五九七年春季期間。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是郤缺執政,所以史蛋認為是卻缺升趙朔的可能性最大。
(5)
欒書將下軍的時間在趙朔去世之後,可以推斷為前五九一到前五八九年之間。
(6)
知瑩接下軍佐,<左傳>說前五七八年麻隧之役時,知罃為下軍佐,註解說「代趙同。」趙同死於前五八三年,晉景公十七年。當年荀首是中軍佐,荀庚為上軍將,荀騅為新下軍將(任職於前五八八年,是否還在位?不得而知)。景公是否肯替荀氏錦上添花,任命知罃為下軍佐,大有疑間。所以史蛋認為下軍佐之位懸缺數年,直到荀首去世後才由知罃遞補。荀首約死於前五八三至前五七八年之間。
(7)
晉殺三郤的前後情勢有空白,史蛋推測如下。前五七四年夏秋之際,士燮絕食而死,士丐任上軍佐。當時六卿依序為欒書、郤錡、荀偃、士丐、韓厥、知罃。年底時郤錡被殺,厲公任胥童為卿。胥童有大功,可以接替郤錡的中軍佐,荀偃與士丐均留原職。晉國慣例,新任上卿多由上軍佐開始,所以他也有可能擔任上軍佐,而由荀偃升中軍佐,士丐升上軍將。一個月後胥童被殺,再過一月悼公就任,同年欒書去世,這段時間內有許多變化,史蛋試排列如下。
1.欒書、士燮、郤錡、荀偃、韓厥、知罃。
前五七四年夏,士燮去世以前。
1.欒書、士燮、郤錡、荀偃、韓厥、知罃。
前五七四年夏,士燮去世以前。
2.欒書、郤錡、荀偃、士丐、韓厥、知罃。
前五七四年秋,士燮去世以後。
3.欒書、胥童、荀偃、士丐、韓厥、知罃。
前五七四年閨十二月,殺郤錡以後。
前五七四年秋,士燮去世以後。
3.欒書、胥童、荀偃、士丐、韓厥、知罃。
前五七四年閨十二月,殺郤錡以後。
4.欒書、──、荀偃、士丐、韓厥、知罃。
前五七三年初,悼公初即位。
5.韓厥、士丐、荀偃、知瑩、欒黶、士魴。
前五七三年稍後,欒書去世以後。
以上之第2.3.4 . 項未列在表中,原因是時間太短而且證據不足。
5.韓厥、士丐、荀偃、知瑩、欒黶、士魴。
前五七三年稍後,欒書去世以後。
以上之第
(8)知盈沒有立即接位。知罃於前五六○年卒於中軍將任上,他的兒子知盈年幼,沒有立即補上卿位。前五四九年荀氏支族程鄭補為下軍佐,程鄭卒於次年。知盈可能在稍後即遞補下軍佐之位,至前五三三年去世,他一直留在下軍佐沒有升遷。他死後,他的兒子知躒遞補他的遺缺。同樣是父死子承,魏舒何時代魏絳?趙鞅何時代趙成?還有一些類似情況也都是謎。
(9)春秋末期六卿割據,中軍將幾乎失去功能,加上沒有大型戰役,左傳也沒有記錄將佐名單,所以將佐的資料較缺乏。西元前502年秋,士鞅最後一次出現在左傳,本表假設他死於次年。由知躒接任中軍將。
(10)顧楝高<春秋大事表>認為士鞅死於前497年稍前,所以西元前497年士吉射出現在左傳。同年趙鞅接任中軍將。本表沒有採用此一說法,因為知躒還在,而且按排序,應該由他接任中軍將。
知躒於前533年代知盈為下軍佐,前517年趙鞅擔任下軍佐,趙鞅的排名一直在知躒之後。前497年,趙鞅與范吉射、中行寅對抗時,知躒與韓、魏氏等人合謀,要共逐范與中行氏。知躒為眾人代表,向晉定公進言,請求討伐范與中行氏。很明顯,他是當時的執政官,才能代表三卿指控另外二卿。前491年夏,趙鞅正在準備進攻邯鄲時,楚國與戎人蠻氏開戰,蠻氏戰敗,蠻子投奔晉國,楚國來要人。士蔑以要不要收容蠻子之事,請求趙鞅裁定,趙鞅即裁示不可收留。當時趙鞅必已經接任執政官了。前482年趙鞅與定公到黃池與吳王夫差爭盟主,當時他必定是執政官,才能陪晉 君去爭盟主。
最後出場的執政官是知伯瑤,前464年,知伯率軍圍鄭,知伯令趙鞅攻城門。趙鞅說:「主在此。」意思是主將在此,我不敢出頭。末代執政的出場方式是越來越不堪了。前453年,三家分晉,晉國已被瓜分,所以也沒有執政官了,即使有,也是掛名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