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也學作詩
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生質柴油的新希望-水黃皮系列四.水黃皮的伯樂-SuTRA
水黃皮的伯樂-SuTRA
一、接受任務
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簡稱IISc,是印度很有名的教育及研究學府,位於卡納塔克邦的首府邦加洛市,是成立於1909年的百年老校。創辦人J.N. Tata也是Tata集團的創辦人。它的機械系所有個任務編組的單位 Sustainabl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Area,簡稱SuTRA,http://agni.csa.iisc.ernet.in/sutra/ 負責人是Udipi. Shrinivasa教授(以下簡稱史教授)。SuTRA接受卡納塔克邦政府的基金,研究幫助農村地區脫貧轉型的計畫。
1990年代,邦政府在某些村莊推行農業廢棄物發酵製造沼氣,再發電供給灌溉水泵抽水,可增加農作物產量及產生更多廢棄物,由此產生附加價值,帶動農村的發展。IISc的學者研發了一套發酵氣化機,邦政府主管官員命令SuTRA把氣化機商品化及市場化。到了農村現場,史博士就發現他們走在錯誤的道路上。首先,氣化發電及灌溉系統在官定利率下,7~8年才能還本,誰會投資?政府有足夠的基金投入嗎?其次誰能保證每年都有足夠的原料(乾旱欠收是常有的事。)及地下水?(發酵本身就相當耗水。)當地也很少能用甲烷氣的進口汽油引擎,農民所用的引擎都是印度生產的柴油引擎,價格只有進口貨的數分之一。
不知何時他看到了別人沒有發現的珍寶:當地有許多能長出含油種子的樹木,稱為油料樹種,大多是野生的樹木及少許種在田邊作為界樁兼防風的樹,這些樹的種子都可以榨油作燃料使用。榨油後的豆渣的主要成份是澱粉與蛋白質等養份,可以把豆渣放在氣化機中把澱粉發酵製造甲烷,剩下的營養物淤泥是很好的有機肥。在他帶著種子回到學校,榨油並且做了成功的引擎實驗之後,一個新計畫與新世界出現了。
二、新方向出現
史教授認為農村改造計畫的核心應該不是發酵氣化機與汽油引擎,而是植物油與柴油引擎,他的意見(Locally Available Diesel Substitutes http://agni.csa.iisc.ernet.in/sutra/diesel.html )得到認同,計畫轉彎了。新計畫中不變的是要用發電機驅動灌溉水泵,以增加農產量。改變的是放棄氣化機與汽油引擎,代之以柴油引擎,以及取消農產品倍增的目標。他看到農產品倍增的結果不是增加農民收入,而是價格崩盤,帶來災難。取代的方案是農糧產品只要比夠吃再多加一點點就好了,多餘的力量要放在收集森林內外的現成含油種子、榨油及種植更多的油料樹種,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及收入、增加國家燃料供應的自主性、減少購買能源的外匯。在環境方面,種樹增加綠色植被面積可以涵養水土,增加碳吸收,減少污染氣體排放、減緩氣候暖化現象等一舉數得,衍生的好處簡直講不完。
三、第一個農村實驗-綜合發展實驗
在新計畫中打井是頭一項工作,而他們卻在打井之前,利用衛星圖相及電波測量法,找出最有利的打井點,在40平方公里的面積上打了20口密閉式水井,深度在60~100米之間,鋪了20公里長的3英吋管線到指定的農場門口。兩台63KVA的柴油發電機及440伏特的專屬供電系統也準備就緒,再把在當地收購的種子送到臨近的城鎮去榨油,拿回來的油再過濾一次就加到燃料槽,起動了。供水了,史教授堅持要以市價,每噸2.5盧比售水,不給一點折扣,不僅這樣防止浪費,他們還做「集水區管理」或稱「雨水收獲」的工作以確保水源能應付日漸增加的需求。農民們種出了新產品:西瓜、桑樹與甘蔗;也增加了穀物的產量。多餘的電力則供給住宅照明。計畫的另一主要部份-種樹也在1999年開始。他們輔導農民在自己的旱地、邊角地、邊界地及公共地區種植水黃皮樹。當年的實驗樹林應該到成熟年齡了。(我還沒有追蹤到這批樹的近況。)
印度有300多種油料樹木,有許多種子的含油率在30%以上,以機械榨油法可以榨出25%以上的油,有許多種植物油是可以直接當作柴油引擎燃料的,其中最有競爭力的包括水黃皮、麻瘋樹、苦楝、紫荊木等。水黃皮以產油率最高、環保效益最好、種植成本最低、現有成樹最多等優點被SuTRA認為最具優勢,是值得大力推廣的首選樹種。他們也不排斥其他樹種,在生物多樣化的原則下,他們也歡迎農民種植其他的樹種。
四、小型農村發電計畫
他們又在好幾個農村或部落完成小型發電示範計畫,大概情形如下:
卡納塔克及安得拉 邦政府提供資金,SuTRA執行,在指定的村莊裝置2台容量各為7.5KW的發電機及家戶線路,每戶限裝100瓦特的電燈2盞,天黑後供電3小時,發電機由村中婦女操作管理,每戶每月繳電費5盧比外加每年300公斤油料作物種子。村裡的婦女照顧發電機及配屬的榨油機、種子脫殼機。她們把種子榨油當作發電機的燃料,多餘的油及剩下的豆渣則出售,她們也收購種子榨油出售。專案進行得很順利,示範的村莊不但有了電,還有工作機會及賺到許多錢。許多村莊都要求比照辦理。接著安得垃邦增加了約100個供電村莊,卡納塔克邦也不相上下,鄰近的塔米爾那度邦也跟進做了一些相同的示範計畫。裝了小型發電機的村莊都開始種植油料樹種,沒有裝的村莊也有人未雨綢謀,要提前準備燃料。
五、草擬全國生質柴油政策
由於SuTRA的上述計畫相當成功,史教授也一再到處宣傳種植水黃皮的好處,他的知名度大增。印度中央政府於是請史博士主持提報一個全國性的生質柴油政策提案。於是他們就邀請許多專家共襄盛舉。請相關單位提供資料,共同研擬一個草案,「國家生質燃料政策草案」於2003年2月1-2日在邦加洛市IISc校區內舉行盛大之研討會。該草案全文及受邀演講者的簡報資料 都在SuTRA的上述網址內。草案的內容非常廣,簡單的說就是要廣植本地生長的油料樹種,來代替石化柴油,它並沒有指名要用那些植物。它的附錄表格中出現最多的就是水黃皮的資料包括它的燃料特性、潤滑性、種子產出率、產油率、豆渣產出率、年收入,投資報酬率等,列入比較名單的還有苦楝(Azadirachta indica)及紫荊木?(Maduca indica)兩種。顯然他心目中的當然首選就是水黃皮。
六、陰溝裡翻船
幾個月後印度政府宣佈它的國家生質燃油發展計畫,SuTRA的構想被接受了,只是很不幸的,要推廣的主角變成了麻瘋樹,水黃皮卻成了配角。原因何在?沒看到資料不能亂寫。如果要我猜,我就猜一下《本段以下純屬臆測》。(1)沒有與中央級的主管溝通,不知道他們正在向聯合國爭取種麻瘋樹的補助。(另一個可能是明知中央有此一行動,卻不便反對。)(2)SuTRA及其合作團隊犯了一個大錯,引用資料不當,把水黃皮的產能估計得太高,高到離譜的地步,以致中央大員撿到了貶抑水黃皮的藉口。他們的附表六說每公頃可以種水黃皮550株,每株的產能可以遞增到第30年,他們忘了要疏伐汰弱,使得第30年仍有550株樹,每公頃可以產種子29,700公斤,產油7,425公斤。史教授在許多場合都說水黃皮種子產量約10,000公斤,可榨油2,500公斤,這是個合理值,29,700公斤與7,425公斤真是太超過了。
七、真的太超過嗎?
每公頃年產水黃皮種子29,700公斤似乎太超過了,製油7,425公斤倒不無可能。澳洲昆士蘭大學的綜合豆類研究所(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Integrative Legume Research,簡稱CILR http://www.cilr.uq.edu/ )正在進行一項水黃皮研究(這項研究是澳洲的生質柴油業者到印度考察,拜訪SuTRA之後促成的),他們說保守的估計,種子產能是12,500公斤,油是5,000公斤,(Pongamia pinnata:a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ligume and future bioenergy crop) www.cirl.uq.edu.au/UserImages/file/Posters/Pongamia%20posters/pdf 這是樹齡10年時的產量,(印度種子含油率約35%,採用機械榨油,種子出油率約25~29%,以25%計;澳洲以溶劑萃取法製油及種子含油率有40%,種子出油率可達40%。)如果這個預測成真,那麼到15年以後超過5,000達到7,425公斤是很有可能的。再看看另外兩個真的比較超過的說法吧。
1.Centre for Jatropha Promotion & Biodiesel,簡稱CJP http://www.jatrophabiodiesel.org/ 是印度一家以推廣能源作物為業的組織,麻瘋樹是他們主要推廣目標,他們的網站名為「Jatropha World」他們說:麻瘋樹的產油率是每公頃3,000公斤。他們也有推廣水黃皮,(Derris indica)介紹的產能是第15年產種子31公噸,油11公噸,種植密度為每公頃625株,他們對超高產能的說法是:擁有利用城市廢水及農業廢水灌溉的技術。
2.Millettia Plantations http://www.millettplattations.com/ 是澳洲的一家公司,是Palm Plantations的一個部門。該公司有油棕,麻瘋樹、水黃皮三大部門。他們宣稱第15年的產油率是油棕:11公噸,麻瘋樹:10公噸,水黃皮:28公噸。要得到這麼高的產能的條件是:由他們提供所有的種子、設備及生產技術,顧客除了要準備大把的鈔票之外,還要負責近乎不可能的任務的從收割到製油的特殊條件。他們稱水黃皮為Millettia,Wikipedia也用同樣的說法,而一般稱水黃皮的學名為Pongamia pinnata。
姑且不論其產值的真偽,光看這兩家公司的背景、產能比率,及CILR的報告,您就知道,水黃皮的產能真不是蓋的。
希望水黃皮油的產能,能早日突破,使史教授的「失言」變成「預言」,好還給偉大的先行者一個公道(SuTRA仍然在為民服務,只是再也沒有政府的大案子了)。向史教授及SuTRA的先生們致敬。
修正日期:2010/05/16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不嫌多與感謝多
我聽了幾首民歌很感動,看到她的打賞箱很難過,就上前建議她把「百元不嫌多」改為「百元感謝多」。「不嫌多」給人的感覺是:你給再多都不為過,因為你在與明日的天王巨星結緣。
改兩個字顯得謙虛一點,可以拉近與人的距離,也拉近與錢的距離。事後想來,如果改成「一元不嫌少,百元感謝多。」也許會更好。
生質柴油的新希望-水黃皮系列三.水黃皮與麻瘋樹的比較
麻瘋樹是最夯的生質柴油原料,有許多近乎神話的傳言,它是否屬實?有無誇大?與水黃皮比較如何?讓我們在這裡作一個比較:
1.可以種植在貧瘠、荒蕪及退化的土地。
麻瘋樹可以做到本項;水黃皮也可以,而且亳不遜色。
2.可以改良種植地的土質。
一般的樹根都可以鬆動土壤,使水份滲入地下,吸引蚯蚓居住,加速土壤鬆動及製造有機質。麻瘋樹也可以,並無特別之處,而它的侷限是樹型小,樹根短,能影響的土層只有數米深。水黃皮多了兩項優勢:主根深,成年樹的主根深達10米以上,及樹葉茂密能有效阻絕陽光對地面養份的破壞。在炎熱的旱季,麻瘋樹會落葉,只剩光脫的樹身以保護自己免於被曬死,卻使得地表曝露在日光之下,強烈的陽光會破壞地表的有機物質使土地又變貧瘠。
3.可以生長在含鹽份土壤
麻瘋樹可以長在含鹽的土地。水黃皮可以忍受更高的鹽份,因為它原生於水邊,海岸邊及紅樹林都有它的足跡。
4.耐乾旱,需水量少。
麻瘋樹正常生長的下限是年雨量500~600公厘,雨量如果低於此值,產量會急速減少,樹葉開始脫落,樹也停止生長,自然沒有花果種子產出。水黃皮也能忍受乾旱,它在降雨量500~2,500公厘時能正常生長,低於下限時,它的對策是把樹葉的氣孔縮小減低水份蒸發量,它生存與生產的能力取決於樹根的取水能力,根長與地底濕潤是主要關鍵。老樹與森林地是保證勝出的因素;沒有主根的樹在乾旱時的適應力是較差的。它的致命極限尚無資料可查。它的耐旱能力略遜於麻瘋樹,卻有相對的優點:耐潮濕。
5.需要的肥料及養份少。
相對於一般的農作物,麻瘋樹需要的肥料及養份很少,不能誤解為它完全不需施肥。水黃皮也一樣,但是它確實比麻瘋樹需要更少的投入。原因有三個:(1)它是豆科植物有根瘤,能自行吸收空氣中的氮,不需另施氮肥。(2)它的主根深長,能吸收較大範圍內的土壤營養物。(3)它的樹葉茂密,樹冠寬廣,樹底陰涼濕潤,能吸引較多的昆蟲及較易分解枯枝敗葉,因而減少對肥料及養份的需求。
6.可以栽培為能源作物。
麻瘋樹可以栽培為能源作物,有經濟價值,要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還要等研究改良的具體成果出現。水黃皮有更高的產能,更高的經濟價值,更可以栽培為能源作物。
7.種子的含油率高、產油率高
這兩種植物的含油率不相上下,一般都在30~35%,較特別的則在25~40%。產油率是比較的核心項目,水黃皮在此遙遙領先,有些資料只說種子產率,而不說產油率,我就原樣報告。
印度的「油料種子及油品發展組(National Oilseeds and Vegetable Oils Development Board, 簡稱NOVOD, http://www.novodboard.com/ 是農業部下轄的常設單位,主管樹生油料種子及其上下游相關產業發展業務。在他們由同一組人馬編輯的兩本推廣手冊「麻瘋樹」與「水黃皮」中所列出的種子產率分別是2500kg/ha(公頃)與7200kg/ha。印度因為自產糧食不足,水源缺乏,肥料有貼補,肥料產量有限制,所以管制農地的用途。麻瘋樹與水黃皮都不是糧食作物,都只能種在非農地及農地的邊角隙地。NOVOD的生產條件是一樣的,除了生長期以外,只給最少量的水與肥料,要在妥善的利用雨水情況之下,才有上列成果,如果勤加灌溉與施肥,麻瘋樹的產量可以倍增,收入卻無法倍增,還是比不上水黃皮。
報載中油在印尼種麻瘋樹,預計產油率是3500kg/ha,換算為種子約為10,000kg/ha,如果水黃皮種在印尼,種子產量很可能超過10,000kg/ha,而生產成本卻低於麻瘋樹。
在印尼種麻瘋樹還有一種風險:當地可以種油棕生產棕櫚油,產油率原為5,000kg/ha,近年已在技術上有重大突破,據說新產油率為10,000kg/ha。油棕樹要肥沃的土地才能生長,原先種植麻瘋樹的投資者要當心,在經過長期的種樹之後,土壤己改良到可以種油棕了,週遭的環境已大為改善,你的租約可能會有麻煩,可能會有人在打你土地的主意。
8.油的品質高。
水黃皮油與麻瘋樹油的品質不相上下,都可以當引擎燃料及製造生質柴油。
9.需要的勞動力少。
瘋樹需要的勞力不多,水黃皮更少,上述的NOVOD手冊中有資料可查。
10.不與糧食作物爭資源。
麻瘋樹需要一些資源(灌溉水、肥料等),它也創造一些資源(油與豆渣等)。水黃皮就不一樣了,它需求少,供應多,是資源的創造者。
11.病蟲害少。
印度的許多資料顯示,水黃皮的病蟲害比麻瘋樹少。
除了上述優點之外,還有下列數點值得討論:
1.副產品豆渣的價值。
麻瘋樹豆渣
優點:
(1)有植物鹼毒蛋白等物有醫藥價值。
(2)有毒牲,作有機肥兼有殺蟲效果。
(3)可以加工製成有機殺蟲劑。
缺點:
(1)有毒,如欲製成飼料,成本較高。
水黃皮豆渣的優點:
(1)無毒,有惡臭,可作有機肥兼具殺蟲效果,但殺蟲效果不如麻瘋樹。
(2)可作飼料的摻配物(代替部份大豆粉),脫臭後可以作飼料,蛋白質高達30%左右,營養價值甚高,也有加工成為人類食品的潛力。
2.吸碳能力
油料樹種的吸碳能力,可分為兩部份:一是產生可以替代石油產品的量,一是植物生長所吸收的碳量,二者,水黃皮都遠勝麻瘋樹。1公噸水黃皮油等於吸收2.86公噸二氧化碳。1公頃水黃皮樹林每年可以吸收5~10公噸二氧化碳,加上3t油,每年可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約為13.6~18.6t。
麻瘋樹的產油率不到1t,樹身小,光合作用量小,加上有時要落葉避暑減少光合作用的時間,以致樹本身的吸碳量達不到吸碳造林樹種的吸碳標準,因此它沒有碳交易權。
3.毒性
水黃皮種子無毒有惡臭,可以與糧食作物混植或相鄰種植,麻瘋樹種子有毒,應避免與糧食作物混植或相鄰,以避免意外。
水黃皮有什麼問題?
1.生長期較長,5~6年之後才適合採果;是麻瘋樹的兩倍長。
2.樹型高大,在人工管理情況下,要較多人同時工作才有效率,不是小家庭可以勝任的,雖然有解決的辦法,(多戶組成生產小隊共同工作,或將採收工作外包。)總是比較複雜,會影響農民的意願。
3.要密集種植水黃皮,是全新的嘗試,最早試種的少數林場還不滿10年,未到成熟年齡。預測與實際有什麼不同?就快要揭曉了,似乎要爭取先機的人,遠少於穩紮穩打的人。
4.水黃皮從來沒有被學術界或農林實務上,作深入研究,基本資料太少,即使有許多有利的數據,卻缺乏實證。
5.印度政府推廣的力度,比不上對麻瘋樹的熱度。
6.我不知道的原因,請知道的人告訴我,好嗎?謝謝。
2010年3月19日 星期五
生質柴油的新希望-水黃皮糸列 貳.水黃皮樹的用途
水黃皮樹的用途很多,我把它分為非能源用途與能源用途兩大類介紹:
一、非能源用途
1.觀賞用:它是很令人著迷的觀賞樹種,說的人太多了,我就先跳過去。
2.它是膠蟲的宿主:它能吸引一些害蟲在它的樹葉中飛舞及築巢,而不顧生長在附近的高價值經濟作物;因此,種在水黃皮樹旁的農作物,可望有較少的蟲害與較佳的收成。
3.固氮作用:它是豆科植物,它有根瘤能吸收空氣中的氮,將之變成氨離子儲存在樹身及土壤中,使土地變肥沃。氮是肥料三要素之首,而它可以不需要施用氮肥,它能自行從空氣中獲取所需要的氮。製造氮肥要耗用大量能源,產生大量溫室氣體,造或土壤酸化及河川水污染;不需使用氮肥的樹種是合乎環保的樹種。
4.水土保持能力佳能抗旱:它的主根粗而長,可深達地下10公尺處,支根多而密佈於地下,抓地力強,能防止土壤被流水沖走,也能把較多的雨水滲透積蓄於地下深處。濃密的樹葉可以減緩地面水份的蒸發。它對水的需求很少,因為樹葉的表面有一層較厚而光滑明亮的蠟質角質層,及較小的排氣孔,能反射較多的陽光、阻擋較多的熱以及減少水份的蒸發,及需要補充較少的水份。它的樹皮光滑不開裂,也能防止水份從樹皮與枝榦蒸發。它只從地下深處汲取水份而不會與其他作物搶奪地表水。
5.防風:樹葉與樹皮的上述特徵使它有防風能力,是台灣海岸的防風樹種之一,也有人種植它作為農田及茶園的防風樹。
6.防止沙丘漂移及沙漠擴大:由水土保持能力佳,防風能力好又耐旱等特性衍生的能力。
7.碳吸收能力:經由植物生長及替代石化燃油兩種方式,進行碳吸收。
8.花:花可以養蜂,蜜蜂傳播花粉製造蜂蜜是一舉兩得之事。落花分解後可以作某些需要養份很多的園藝植物的堆肥。
9.樹皮:可以製繩索、紙漿及藥。
10.樹葉:在潮濕地區樹葉可以作綠肥,在乾燥地區可以做牛羊的飼料。乾燥的樹葉放在穀倉中有驅蟲的效果。
11.根:有惡臭,汁可用於毒魚。
12.種子:有惡臭,可用於毒魚。
13.油:可以鞣製皮革、製造肥皂。
14.醫藥用途:它的許多部份都有不同的醫藥用途,是能源及環境之外的主要用途,因為太專業非我能力所及,略過。有興趣者可以參考James A. Duke. 1983 Handbook of Energy Crops, Unpublished. Purdue University www.hort.purdue.edu/newcrop/duke_energy
15.種子搾油後的殘渣,稱為豆渣,是很好的生質肥料,含有氮磷鉀及許多化學元素,除了養份還有除蟲作用。豆渣也可以製造沼氣,發酵產生沼氣後的殘渣仍然是很好的生質肥料。豆渣的蛋白質高達30%左右,是很好的飼料調配品,因為有腥臭味及皂素很高,不能多用。在適當的處理之後可以做為家畜的飼料,在更衛生的處理之後也可做為人類的蛋白質補充食物。
16.木柴:易裂開,不耐用,不是上等木柴,可以做小櫥櫃、牛車輪、柱子及工藝雕刻材料等。
二、能源用途:
1.樹籽油(水黃皮油):
(1)煤油的替代品:可以作油燈及油爐的燃料。在印度鄉村,電力供應不普及,沒電的地方都是以油燈照明而不用蠟燭,原因是宗教傳統。即使在有電的地方,因為電力供應不穩定,油燈還是不可缺少的備用品,寺廟裡的燈塔更是用油大戶。烹飪用油爐的需要量也在增加中。
(2)石化柴油的替代品:水黃皮油是「非食用性植物油」,簡稱「非食用油」或「純植物油」,可以作為許多類型柴油引擎的燃料,在熱帶地區更容易使用。最適用的引擎是固定式低轉速引擎,可用於發電機,抽水機、榨油機、磨粉機、篩分機等固定式引擎,也可用於牽引機、鐵牛車、鄉村巴士等移動機具,視狀況從直接使用、小改造到大改造不等。這是在印度及其他熱帶地區的狀況。在歐洲,有可以使用菜籽油的牽引機,在歐美,還有把一般柴油車引擎改裝成可以使用植物油甚至廢食用油的改裝套件出售。
在印度許多地方是沒有公共供電系統的,或者即便有電卻供應不足,從前只能望電興嘆,現在他們多了一個選擇,用當地出產的樹生含油種子榨出的油當作發電機的燃料。樹生含油種子有上百種,除了可食用的及有特殊用途而價格較高的少數品種之外,都可以用於榨油作燃料,水黃皮與麻瘋樹是其中最主要的樹種。
在印度,於非學術性的場合,生質燃油(純植物油)與生質柴油常被混為一談。我們認為純植物油是生質燃油,是生質柴油的原料油;印度人則把它們都稱為生質柴油。
純植物油的需求非常大,在印度,大到幾乎沒有多少油可以供應製造生質柴油的需要。
(3)生質柴油的原料:它的化學成份很適含製造生質柴油。
(4)潤滑油:它的潤滑性良好,又能快速生物分解,是很環保的潤滑油,需求也日益增加。
2.木柴與豆莢:豆莢是種子的外殼,纖維質很高,成熟後含水量很低,有如木屑很容易燃燒。
(1)薪材。
(2)製成木炭。
(3)火力發電機的燃料。
(4)第二代生質燃油的原料(以纖維質製造酒精)。
3.豆渣:製造沼氣,殘餘的淤泥可作生質肥料。
水黃皮的用途很多,最主要的是油與豆渣,在環境保育方面,它也有很大的功效。
生質柴油的新希望-水黃皮系列 壹.前言
在尋找柴油的替代品時,現成的技術是生質柴油,現有最方便的原料是:大豆油、菜籽油與棕櫚油,它們都是食用油,能轉移用途的數量很有限。它們都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會與糧食作物爭奪資源,是不經濟也不人道的原料。在這種困境下,不佔用農地,不耗用大量資源的新原料是首要的搜尋目標。麻瘋樹是當前的首選作物,據說它:
1.可以改良貧瘠及退化的土壤。
2.可以生長在含鹽份土壤。
3.耐乾旱,需水量少。
4.需要的肥料及養份少。
5.可以栽培為能源作物。
6.種子的含油率高。
7.產油率高。
8.油的品質高。
9.需要的勞動力少。
10.不與糧食作物爭奪資源。
11.病蟲害少。
以上優點是相對的,比如說,需水量及肥料少不能解釋為不需灌溉及施肥。
水黃皮樹也是很好的能源作物,在以上的11個項目中,它在第1.2.4.7.9.10.11項的表現都優於麻瘋樹,其餘的3.5.6.8.項則不相上下。此外,在環境保護方面它也遠勝麻瘋樹。它有什麼缺點?
1.它的生長期較長,可以經濟摘果的時間麻瘋樹約3年,水黃皮為4至7年。
2.麻瘋樹是灌木或小喬木,在密集種植而又有修剪的情況下,一定是灌木,樹高只有2公尺左右,婦女及兒量都很容易採集,一個人也可以獨自作業。水黃皮是中等體型的喬木,樹高約15公尺,在密集種植及修剪時會較低,不論多低,在頂層摘果及修剪絕對不是兒童能辦到的,也不是一兩個人可以有效率完成的。因此鄰人互助或組織生產小隊等合作方式是必要的,這會限制部份人的意願。
在印度,水黃皮已在許多地區研究、試種與推廣,請看後續報告。